|
|
为积极应对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技术革命,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,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、再拓展、再突破,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,2021年12月学校成立未来技术学院。2023年4月,学院获批陕西省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。 学院按照“宽口径、厚基础、深交叉、重融合”原则,打破传统学科壁垒,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。在建筑学、城乡规划、土木工程、环境类专业率先开展改革试点,构建本博贯通与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,打造夯实基础、面向前沿、强化交叉、注重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。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80人(每专业20人),2022年、2023年采用入校选拔制,自2024年起采用高考直招制,入校后按“3+5“(建筑学“4+5“)本博贯通模式培养。2023年起,学院在绿色建筑、智慧城市、韧性结构、环境医学与健康人居等交叉方向招收硕、博士研究生。截至2025年9月,学院有在校生466人,其中本科生299人、硕士研究生149人、博士研究生18人。 本科生教育实行小班化(每班20人)授课、启发式教学。实施全程导师制,二年级开始选配学术导师,实现本科生“早进团队、早进课题组、早进实验室、早接触科学前沿”。成立教学委员会,建立健全包含首席科学家、专业负责人、学业导师的管理运行机制。设立教学改革专项,推进问题导向与项目牵引的教学模式,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,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,引入人工智能推动教学改革,全面提升教研质量。 课程与科研体系突出“智能+、绿色+、健康+”理念,强化多专业交叉融合,开设“未来技术前沿导论”等新课程,注重科学研究思维训练。研究生培养依托多学科团队,围绕绿色建筑、智慧城市等前沿方向,开展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的系统性合作。依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,学院广泛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与国际合作,引进海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。 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:本科生课程总量与学分相较原专业分别精简30%和15%,具有“绿色、智能、健康、国际”特征的转型课程占核心课程比达46.8%,编写多部教材及教改论文。学生成果斐然: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53项、省部级65项,2024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(全校唯一);本科生发表论文18篇,专利10项,软著4项,平均学分绩点3.63。2022级英语四级通过率100%,人均竞赛获奖2.44项。 学院创新思政教育形式,连续三年开展“红色文化+绿色建筑”延安研学实践活动,将思政课堂融入革命圣地,专业实践延伸至黄土高原,获新华网、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、陕西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。 国际合作方面,学院与慕尼黑工业大学、南洋理工大学、日本东北大学、澳大利亚西澳大学、悉尼科技大学、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深化战略合作,构建“国际+”课程体系。通过交流访学、联合工作营及国际合作培养项目,拓展师生国际视野,增强国际胜任力。 学院成立以来,在立德树人、教育教学改革、创新能力培养、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,改革实践探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,多所高校来我院调研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。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综合改革的试验田,未来技术学院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,奋力谱写我校“双一流“建设的新篇章。 |
来源:未来技术学院,更新日期:2025年8月
版权所有: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| 站点维护:信息网络中心 | 联系邮箱:web@xauat.edu.cn | 陕ICP备05001615 V8.0-2014 | English
雁塔校区 地址: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| 幸福校区 地址: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109号 710043 | 草堂校区 地址:西安市高新区草寺东路 710311